2023年光峰科技研究报告:手握半导体激光核心技术,车载业务打造新增长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半导体 茅 增长 2023年光峰科技研究报告:手握半导体激光核心技术,车载业务打造新增长极

2023年光峰科技研究报告:手握半导体激光核心技术,车载业务打造新增长极

2024-03-25 14: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光峰的历史与新阶段

发展回顾:围绕激光半导体技术,携手下游构建壁垒

核心技术:高效低成本的激光显示技术ALPD®蓝激光主导,相较传统LED和三色激光路线兼具显示效果和成本优势,先后应用于影院、 工程商教、家用,而其特性与车载显示、AR显示、航空等同样适配。 定位明确:作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与下游龙头密切合作 ,当前在电影、商用领域的地位稳固,背后都来自于: 1、核心技术的可延展性,从显示要求最高的电影场景,逐步扩展到工程商教显示等领域 ,2、技术的领先性自然受到行业龙头重视,历年的下游合作方基本都为行业头部领军企业。

利润拐点已现,原主业稳中向好

B端业务收入回升,带动利润实现恢复性增长 , 公司历史收入整体保持稳定水平,其中2C类家用业务和2B类商用业务占比约各半。受到突发公共事件及宏观因素影响,2020和 2022年整机和租赁业务显著承压。 随着宏观经济、招标活动和线下观影的逐步恢复,公司2023年2B类业务收入逐步恢复,2023H1影院租赁业务收入增长33%至1.8亿 元;专业显示业务收入增长14%至2.0亿元。 在B端业务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更快的收入增速拉动下,公司利润经历波动后,2023Q1-Q3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回升,同比增长41% 至1.29亿元,已超2022年全年利润。

核心B端业务重回增长,带动利润迎来拐点

B端业务重回增长 , B端业务可分为影院租赁、整机和核心零部件,这三项业务 均为依托核心技术,且盈利能力、成长性兼具的现金流业务, 2022/2023H1收入分别增长5.2%/21%至14/6.5亿元。B端业务的高毛利率来自核心技术带来的高份额, 公司B端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 ,影院租赁除2020年受影响外,整体保持了50%+的毛利率, 整机业务则随着产品结构升级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毛利率持 续稳中向上,公司的高毛利率主要来自于:(1)高技术壁垒带来的附加值 ,(2)以及较高行业份额带来的相对较强的议价能力。

发展新阶段:车载业务蓄积发力

新业务:车载业务优质定点持续落地 , 车载业务是公司ALPD®技术在下游产业的复用,主要包含三个场景:智慧座舱、DLP车灯和AR-HUD , 与数年前原2B业务发展逻辑和特点类似,如今的车载业务对于光峰,具有:(1)超百亿的充足空间、(2)差异化技术优势明显、 (3)头部企业合作持续落地这三大特点 , 新阶段:原业务稳中向好,新业务带来弹性 ,当前原主业的一次性负面因素已经消除,2B业务的稳定成长、优质现金流和高盈利特点重新回归,而车载业务则为公司注入了未来 几年的成长弹性。

车载业务:依托差异化优势打造新增长极

光峰科技:车载业务打开成长空间,掌握独家技术

车载显示场景丰富,主要涵盖座舱显示、智能车灯和HUD,预计国内三领域市场远期规模超千亿,座舱显示:包括娱乐类的车内影院、全景天幕、氛围灯和功能性的透明A柱、车窗显示等; 智能车灯:DLP大灯为代表的投影应用,在照明基础上新增信息显示等安全性、个性化功能,智能属性显著提升 ,抬头显示(HUD) :AR-HUD或是未来升级的主流方向,中高端车型或经历从可选到必选的过程; 

对比显示类企业和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光峰在激光高亮度、优色彩、小体积等优势在车载领域会被进一步放大 , 座舱显示:在更高亮度需求的同时,在散热、体积等车规级要求更高,因此ALPD更优的成本和性能或成为提升渗透率的关键 , 智能车灯:DLP车灯领域与核心供应商德州仪器密切合作,而ALPD技术兼顾成本的同时,拥有更高的亮度和可靠性, AR-HUD:AR-HUD在光机(PGU)体积、亮度、对比度、软件算法有更综合的要求,光峰的软硬件全面能力贴合HUD发展趋势。

2.1 智慧座舱显示 娱乐功能两不误,由可选走向必选

座舱显示——娱乐功能两不误,由可选逐步走向必选

娱乐类:车内外平面都是娱乐交互的屏幕,车载显示之根本在于提升驾驶体验感,娱乐功能交互的极致应用满足个性化需求。落地应用车内影院、全景天幕、氛围灯等, 投影相较LCD/OLED娱乐屏(如理想L系列):①易于隐藏不影响内饰;②画面可任意大小、可实可虚;③可随形、曲面、透明显示  功能类:借助投影强化安全性和用户体验,透明A柱:解决视角盲区。投影相较OLED柔性屏的优势在于:①对A柱材料和结构的改动更小,维持A柱原有的安全性;②成像角度灵活 性更高,更能适配驾驶员不同的视角。而激光光源的应用也弥补了投影抗光性较差的劣势。 

互动式车窗/车外投影:强化交互安全性。如车窗投影显示电量与里程等信息、车外投影投射行驶意图以及行人警示等。 单一用途→综合功能,智能座舱显示正逐步走向刚需。未来车内控制面板或可投影在任一平面上(如正副驾之间的扶手箱、车门、车窗 等),且每一个投影都是一个可交互光源,可实现安全交互、娱乐显示及美学设计等综合功能,用户选择意愿也相对更强。

座舱显示市场规模:全球远期稳态空间近280亿

车载座舱稳态下国市场规模有望超100亿,全球远期规模有望近280亿,核心假设:主要为高端车型配置,其渗透率可参考HUD、ADAS功能等,单车价值参考家用投影; 国内:预计国内远期车载娱乐类投影市场规模为24亿元,安全类(包括A柱与交互等)远期空间85亿元 ,全球:假设海外渗透率与国内基本相当,则全球座舱显示市场规模接近280亿。

座舱显示竞争壁垒:产品综合要求高,光峰技术和先发优势明显

对比家用投影,车载投影的竞争以技术为主导,且技术带来的领先优势会被放大, 车用相比家/商用,投射平面复杂多元,且车辆颠簸、环境温度差异大等特点,要求产品需要具备解决方案的能力。不仅需要在软 件算法(画面调整/对焦/避障/视线识别)、硬件性能(光源亮度、光路设计、光机的尺寸和散热性)等有更高的性能,在屏幕抗震 防抖等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解决方案能力对企业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 光峰科技是目前唯一具备车规级投影显示技术的厂商,结合投影的主要技术路线和车规来看,目前激光+DLP预计仍是最优方案,而ALPD是当前国内唯一通过车规认证的解决方案。同时光 峰已经具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从光源光机到屏幕抗震拥有完善的独家技术和专利保障产品落地。另外考虑到车载显示产业链相对较 长,光峰在上游资源的充分积累进一步保障了自身的先发优势。

光峰科技:座舱显示投影与车企的合作逐渐落地

国内首推智能座舱投影,光峰车载产品拥有丰富的显示应用场景 , 2021年底,光峰的车载天幕(车顶沉浸式投影)在华为最新座舱DEMO车中已部署,采用超短焦+曲面屏/膜, 2023年1月CES展会,与宝马合作展出搭载了光峰激光显示核心器件的概念车Dee,四车窗融合显示技术全球首发, 2023年4月上海车展,光峰展示了智能座舱产品效果,包括车顶天幕、垂降大屏、互动侧窗、智慧表面等 ,目前已取得3个座舱显示定点:主要合作方比亚迪、赛力斯、北汽新能源。光峰作为车载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其供应智能座舱 显示产品。

2.2 DLP智能大灯 痛点解决立竿见影,供需双向奔赴

智能大灯应用广泛,从照明逐步进阶到显示

智能大灯的应用场景和功能性更强,驾驶信息增强:驾驶信息展示(变道辅助、车距等)、路况信息显示(标牌、行人识别等) 人车交互体验提升:车辆交汇防眩目、减少视野盲区等 智能大灯的应用进阶: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 智能自适应远光灯(ADB)→ 数字光处理(DLP) AFS:针对近光,根据不同的行驶状态和路况调整近光的照射模式,一般用电机控制车灯角度即可; ADB:针对远光,智能程度更高,一般采取矩阵式LED方案,通过控制多颗LED矩阵进行亮度、照射区域的自动调整; DLP:在照明基础上增加显示功能,通过DMD芯片进行光线反射控制,除亮度、照射区域外还能更精确的显示图像等信息,在实现自适 应远光的基础显示功能上,更加接近大灯“智能”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国内车灯市场存量规模超500亿,但智能大灯渗透率仍处低位

车灯市场更偏向于存量市场,500亿元规模稳中有升,结构升级持续推进 ,LED光源占比提升拉动规模增长:在新能源车拉动下,车灯行业规模稳中有升,同时随着LED光源占比、高端灯逐步提升,结构升级 使车灯行业增速进一步高于乘用车销量增速;智能大灯渗透率尚低,结构升级天花板尚未到来 , 智能大灯渗透率较低:根据国信汽车组对汽车之家与公司官网车灯配置的统计数据进行的测算,预计2022年车灯市场中LED前大灯渗 透率约为78%,ADB渗透率约为9%,DLP还处于早期阶段,渗透率不足1%。 目前智能大灯以ADB功能为主,主要是通过矩阵式LED实现,单车配置价值约3000元/只,而渗透率更低的DLP大灯当前市场上价格更 高(约1万元+/只),因此功能升级和性价比成为了当前车灯结构升级道路上的核心痛点。

DLP+激光有望成为智能远光系统的未来解决方案

升级方向:DLP信息传递更丰富精确且光源升级空间更广阔,DLP像素更高:DLP百万像素级控制远高于矩阵式ADB的百级到万级像素,可实现更细致准确的车灯投影和信息传递; DLP路线+激光光源有望成为未来智能车灯的理想状态,配置提升核心在于价格,激光相较LED性能优势明显:目前ADB与DLP技术均采用LED作为光源,而激光光源 ①亮度高:同等DMD尺寸和规格下输出亮度能达LED的 2-4倍;②射距远:照射距离达600-800米为LED车灯2倍;③散热成本低:约50%电光转换效率,对比LED约30%的光效产生热量更少。 

①目前配置ADB的车型价格多为10-30万;②DLP主要搭载于40万以上高端车型(奔驰S-Class、奥迪e-tron、智己L7、高合HiPhiX/Z等),但低 价车型也可选配DLP(长城WEY VV6售价10-20万,选配DLP+3.5万),随着激光技术路线升级和光源成本下降,DLP价格有望下探。 光峰ALPD®技术有望击中行业需求痛点:提供高性能激光的同时保持了成本优势;后续迭代将侧重降本,性价比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

智能车灯空间测算:DLP和智能化结构升级,远期规模超700亿

DLP像素灯和光源升级拉动车灯远期市场规模达757亿元 ,核心假设:参考ADB选配率,2022年国内渗透率在9%左右,而随着DLP车灯的成本与形态不断优化,若假设DLP远期价格能下探到 与目前ADB的价格相当,则有望接力和替代单纯的分区显示车灯,预计DLP像素灯国内中/长期平均渗透率将达到约4.1%/14.0%; 目前已配备DLP大灯的车型对应车灯单车价值量较高,单灯价格超万元,但随着技术成熟带来成本下行,预计远期价格下探至 3000元以下,对应国内远期DLP像素灯的市场规模有望达227亿元; 除此之外,智能大灯的形态仍在不断演进,假设随着LED和激光光源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国内中高端车的智能大灯渗透率有望持 续提升,合计行业规模有望超过750亿元。

2.3 抬头显示(HUD) AR-HUD升级带来激光投影的百亿空间

HUD解决行车安全痛点,技术持续迭代,AR-HUD有望成最优解

HUD(抬头显示系统)将重要的行车信息投影到前挡风玻璃,驾驶员不用移开视线就能得到信息,降低安全隐患 ,C-HUD(组合型抬头显示):大多为一块后装的小型屏幕,显示信息有限,因存在车内安全隐患将逐渐被淘汰; W-HUD(挡风玻璃型抬头显示):第二代HUD也是当前主流方案,前装为主,可将仪表盘和导航等基本信息投射在挡风玻璃上; AR-HUD(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第三代方案,在W-HUD的基础上结合AR技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智能座舱,可充分的 显示融合实景的车况、导航信息,周边服务信息,路况安全预警信息,给驾驶用户带来沉浸式驾车体验,有望成智能汽车最优匹 配方案。

AR-HUD技术要求高,目前已逐步实现突破

HUD模组的重点在成像环节,AR-HUD技术要求最高,但核心都为PGU(图像生成单元,即“光机” ,包含光调制和光源) 光调制:与家用原理相似(LCD、DLP和LCOS),但对控温、对比度和成本要求不同,技术路线优劣势也会有差异, LCD(液晶透射):通过控制液晶透光量实现光的调节,成本低但性能也略弱,常用在W-HUD和低端车AR-HUD, DLP(数字反射):DMD芯片通过反射实现光的调节,成本高但性能强,是AR-HUD的主流方案 ,LCoS(液晶透射反射):结合液晶透射和棱镜反射,性价比适中但性能和良品率不稳定,尚未实现量产 ,光源:与家用类似,LED性价比高,激光亮度等性能更优但成本更高,更适用于显示信息更丰富的AR-HUD;长期视角下,随着成本的下降和光波导等优质技术的应用,DLP+激光路线预计有望成AR-HUD最现实和理想的方案。

HUD渗透率持续提升,AR-HUD仍处于导入期

HUD搭载量快速提升但渗透率仍低,其中AR-HUD占HUD整体不到5% , HUD技术的成熟+车企差异化竞争诉求使HUD搭载量保持高速增长,其中AR-HUD由于技术和上车难度更高,当前渗透率仍保持在不 到1%的水平; HUD是车企品牌凸显差异化的重要配件之一,搭载车型的价格段已下探到20万元以下,当前车企对HUD的接受度显著提升,从搭载的车型和价格带来看,既包含了传统豪华车品牌(红旗E-Hs9、奔驰EQS、大众ID), 而新势力品牌同样在多款车型中装配AR-HUD(长安深蓝S7、领克08、极氪 X、腾势 N7),同样地,从价格角度来看,HUD价格的下降也使其不再高不可攀。20万元以下车型也可以(如深蓝S7)同样可以实现基础的ARHUD显示。

AR-HUD空间测算:国内远期规模预计超百亿

2025年AR-HUD车用场景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超30亿,远期规模预计达144亿 ,核心假设1—渗透率:HUD作为汽车智能化产品受到新能源汽车放量拉动,且随着AR-HUD等技术升级、成本降低,预计AR-HUD加 速普及,到2025年高端/中端车渗透率分别有望达到10%/3%;  核心假设2—平均单价:随着技术成熟与规模化配套,预计价格有望下探至2000-3000元/套; AR-HUD前装搭载量国内2025年/远期预计或可达到104/622万台,对应市场规模为31亿/144亿

AR-HUD竞争展望:技术仍处发展期,好产品为先

HUD的Tier1格局仍处于变化中,整体看国产品牌逐步进入主导地位 , 传统外资汽配龙头电装仍保持高份额,但大陆、日本精机份额已经下滑至个位数,内资厂商依靠差异化的产品和技术路线逐步实 现份额的提升。 AR-HUD壁垒更高、格局更集中 , AR-HUD的软硬件壁垒更高,尤其在光学显示领域与W-HUD显示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多家争鸣如何取得优势? , 研发和技术方面,目前技术路线多且产品形态多元,因此差异化、高性价比的好产品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从外资份额下降来看,上下游依靠历史关系强绑定的特点已经弱化,方案完善且具备长期迭代潜力的厂商受青睐。

光峰科技:技术领先产品线齐全,定点印证技术产品的通用性

光峰科技产品线齐全 ,公司掌握AR-HUD光机(PGU)的多种技术路线,既拥有ALPD支撑下的高性价比激光+DLP路线,也具备LED、LCOS等技术能力。 对比传统HUD龙头厂商,光峰作为专业的半导体激光显示企业,其差异化优势一方面体现在产品更好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也体现 在ALPD®带来的亮度、分辨率、体积等方面的优势,而这些优势会在HUD的AR化趋势下进一步被放大。 获得华域视觉定点,印证技术与产品的通用性,2023年8月公司获得华域视觉开发定点通知,成为华域视觉的车载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其供应PGU显示模组产品。随着HUD光机 定点的落地,公司实现了车载主要领域业务的全面落地,而华域视觉客户囊括广泛的下游车企,侧面印证了公司PGU模组的通用性。

光峰科技车载业务进展总结

率先卡位快速布局,2021年末首提将进军车载显示领域,一年内完成车规认 证并拿到首单定点,充分说明公司原有的激光技术应用 于车载的成熟性和可行性, 2022年12月,公司定点进展已经开始加速,9-12月拿到3 个定点,完成车载业务破冰,进入车载进展的加速期。 2023年以来进一步提速,收获高质量定点,2023年的CES/上海车展两大展会均反响热烈,公布了与 宝马的合作,发布全球首个彩色激光大灯。 2023年定点以质量为先,将进一步向主流价格段靠拢。 预计2024年收入业绩将开始兑现,2025年实现收入和利 润的爬坡。 

ALPD®在车载领域鲜有竞争对手,公司解决的痛点:红激光无法通过车规、LED光源亮度 低功耗高体积大、LCD屏尺寸、安全受限。车载业务和公司技术基因完全契合,且前期光学技术积 累完全适配于汽车场景。公司在座舱显示、激光车灯、AR-HUD将体现先发优势, 技术卡位下可能实现赢者通吃。

主业稳固根基,保障高经营质量

核心器件业务:内外销均具成长看点

光机:激光微投的内外销市场仍是起步阶段 , 公司为消费类投影平台提供光机等核心零部件。而激光投影 2022年销量渗透率仅为3%,是近年为数不多保持增长的细分 领域,而海外渗透率则较国内更低。  公司在激光投影光机领域同样具备技术和性价比优势,与以 当贝、Anker为代表的内外销龙头具有良好合作基础。  随着性能提升和价格优化,激光投影对LED光源投影已经显示 出一定性价比,仍是未来家用智能微投的长期发展方向,因 此公司卡位上游有望获得更佳的市场地位。

光源:海外影院的激光光源替换空间充足 , 公司的光源业务以激光电影放映机光源销售为主,内销主要与中影 器材稳定合作,外销客户则主要以巴可等全球放映机龙头为主。  海外市场激光放映机渗透率天花板同样较高。以电影放映机龙头巴 可(Barco)为例,氙灯光源向激光光源转换是巴可的重要增长策 略。截至2023H1其全球覆盖的影院中,激光放映机的渗透率仅为 25%(国内仅光峰旗下的激光屏幕即2.9万块,占比约38%)。 公司积极拓展新兴市场,除北美欧洲外,业务逐步覆盖中东、东南 亚等地区。经历2020-2021年外销受阻后,2022起外销重回增长。

整机业务:短看复苏,长看进口替代下的份额提升

规模:B端投影中,工程投影仍保持了增长态势,而商用和教育投影受2020年以来的线下活动、采购招标等节奏延缓 影响有所下滑,但整体B端投影规模仍维持在约25万台/约60亿+规模的稳定水平,且部分教育投影仍具备刚需特性。 格局:以光峰为代表的国内品牌有效抢占以爱普生为代表的传统投影份额,集中度仍持续提升 ,光峰:依靠产品的高质价比抢占外资份额 ,短期看,2020年收入受疫情影响下采购招标节奏延缓影响波动,但2023H1已经实现增长,同时毛利率也保持稳中有升,长期看,ALPD®在单价更高的工程商教市场性价比优势突出,在工程等领域的份额(2022年爱普生在工程领域份额为23%,仍高于光 峰的10%份额)仍有望进一步提升。

家用投影业务:积极调整初见成效

LCD市场崛起后公司迅速调整,后发至上,在消费大盘整体承压背景下,性价比出众的LCD路线投影2022 年起占比迅速提升。 光峰旗下小明品牌迅速应对市场需求,份额持续提升,截至 2023H1小明份额稳居行业第一达到11%。 同时,小明通过产品力提升引领了LCD市场的结构升级,有效 拉动了行业价格水位的提升和竞争的有序度。

峰米自有品牌保持稳中有增,代工下滑致收入承压 ,公司从小米代工业务逐步转为自有品牌业务,截至2023H1自有品 牌收入占比已达到78%,自有品牌收入规模整体稳中向上。  2023H1峰米科技受代工业务降低影响,收入下滑38%,但自有品 牌基本同比持平略降;利润端仍处亏损0.79亿元的状态,主要由 于小明仍处于份额提升的爬坡期,前期推广运营费用增加所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